卡里旅游
首页 > 专题 > 江苏 > 江苏古建筑景区
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福建广西浙江辽宁湖南重庆陕西云南江西贵州山西内蒙古天津上海黑龙江甘肃吉林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江苏古建筑景点

虎丘
虎丘(5A)古建筑山川文化古迹自然风光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这里景点以古迹居多,而且景色秀美。古人曾提出虎丘游览有“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36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现园内主要有虎丘塔、断梁殿、剑池、千人石、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剑池和千人石。
夫子庙
夫子庙(5A)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古建筑江河湖泊古镇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夫子庙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由于时代要求,夫子庙现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现在的夫子庙周围已成热闹的商业街和小吃街。
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4A)古建筑文化古迹遗址
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高78米,周长2公里,有“狮岭雄观”之美誉,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大败陈友谅,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盘门
盘门(4A)古建筑文化古迹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景区内瑞光塔、水陆城门、吴门桥分别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历史文化,加快发展旅游事业,近年来,盘门景区修复古城墙,整治瑞光塔院,重建四瑞堂、伍相祠、放生池,还营造一池三山、种树植草,精工修造丽景楼、涛隐翠、双亭廊桥、水濂洞等诸景点,景区已经成为苏州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始建于春秋(公元前514年),重建成于元末。城楼为1986年初夏重建。盘门是苏州古城唯 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水城门和陆城门紧相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
雨花台
雨花台(4A)古建筑文化古迹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年游客量达200万人次以上。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著名风景游览胜地。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朝天宫
朝天宫(4A)博物馆古建筑寺庙展馆文化古迹
朝天宫古代称治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明代的朝天宫,一方面是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礼拜道教诸神的道场。另一方面在三大节(春节、冬至、皇帝诞辰)前作为文武百官演习朝拜礼仪的场所,有时也作为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观礼仪的地方。现在每天都举行大型古乐表演和朝拜天子礼仪表演。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93年在汤山溶洞发现的南京猿人头鼻化石,距今约35万年,这是我国继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之后本世纪末的一次重大发现,举世为之瞩目。
南京高淳老街
南京高淳老街(4A)文化古迹古建筑古街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高淳老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是中国古街的一颗璀璨明珠,长1100多米,以古老和奇特而闻名,为省级文保单位。老街濒临固城湖,一字布局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特色建筑古朴典雅,砖木石雕满目琳琅,雕梁画栋堂皇富丽,招牌书法多姿绚丽,山墙壁画浓郁芬香,被中外学者游客誉为“古建筑的艺术宝库”、“中国民俗文化富矿区””,有“江南圣地”之美誉。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4A)古建筑文化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水绘园
水绘园(4A)公园古建筑园林庙会文化古迹活动
水绘园位于如皋城东北隅,是国内著名的古园林之一。其特色蝻北东西皆水绘其中,秋峦葩卉,一一掩映,若绘画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辟疆)与金陵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水绘园亦名声远播。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冒一贯的别墅,历四代到冒辟疆时始臻完善。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于是把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决心隐居不仕。当时名士钱搛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时人说:“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水绘园盛极一时。
甘家大院
甘家大院文化古迹古建筑展馆博物馆故居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研究、展示、保护南京民俗文化以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甘熙宅”又名“甘家大院”“甘熙故居,馆址地处南京市中山南路旁的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46号,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从1992年建馆起,就立足于南京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展示民间民俗文化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应有的作用。
中华门瓮城景区
中华门瓮城景区古建筑文化古迹
南京中华门位于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于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为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所在(截至2012年)。1931年改称中华门,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中华门外临长干桥,内依镇淮桥,集金陵古城垣之大成。虽经六百年风雨沧桑,仍以其古朴、浑厚的历史风韵和震撼人心的古代军事建筑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中华门,始称聚宝门,形似陶瓮,又称瓮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为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将一些城门名称进行更改,“聚宝门”更名为“中华门”,现城门匾额上“中华门”三字为蒋介石亲笔所书。
南山
南山(4A)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江苏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昭明文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1980年南山自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恢复了招隐区、竹林景区、黄鹤山景区、九华山景区四大景区,景区内重峦叠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涌溪流,山上有树木160余种,飞禽70多种,居沪宁线之首。名胜区内景点有增华阁、读书台、济祖殿、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
东关街历史街区
东关街历史街区(4A)文化古迹古建筑古街
东关街位于扬州市中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有了码头便发展出了商贸密集的街市东关街。现在的东关街依然维持着明清时的模样,走在石板路上,不时能看到青砖灰瓦的盐商大院,而美食与当地特产小玩意的集中,又给游客增添了逛街的乐趣”。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4A)文化古迹古建筑活动
项王故里位于宿迁古城的东南,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著名的霸王举鼎传说即发生于此。这里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走在景区内,人文历史荟萃,项王手植槐,天下第一;千年梧桐树,五代不息;乌骓马、汉白玉雕像、亚洲第一青铜鼎,勾起今人无限追忆。老槐树项王故里有一株巨大槐树,树龄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十大古树之首。相传此树是项羽和虞姬小时候共同种下的,由于明代万历年间黄河决堤,大量泥沙把这颗树的主干部分全部埋在7-8米深的泥沙下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其侧枝以及树梢部分。胡耀邦老先生高度称赞这棵树为“天下第一槐”。
云台阁
云台阁宗教文化古迹道教古建筑
云台阁,阁体是秉承宋、元古建风格的仿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斗拱檐铃,体制雄伟,现已成为西津渡的核心景区之一。关于云台阁名字的来历,因为云台山曾经是道教名胜之地,有南云台之誉,云台阁也所指是道观名称。还有据传云台阁是汉代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又有传说是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云台阁是由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东南大学教授杜顺宝领衔设计。阁体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是由亭、堂、阁组合成的一组整体轮廓跌宕多变的建筑群。主阁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前厅、二翁亭、聚明堂、廊以及主阁木作所有部分均采用高档缅甸柚木。
梅李聚沙园
梅李聚沙园(4A)公园古建筑园林文化古迹
梅李聚沙园位于梅李中心镇区东侧,占地面积55668平方米,因全园主体为始建于南宋的聚沙百福宝塔而得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内亭台水榭,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百花吐艳,是旅游爱好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为充分挖掘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集镇品味,梅李镇历届党委政府投巨资先后多次对聚沙园进行扩建改造,使园内面积从原来的53000平方米扩大到55668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了80%。园内设有屏山听泉、梧桐踏月、濠濮间想、古木清风、聚沙塔影、荷浦薰风、曲径寒梅、梅李风云以及名家碑刻回廊、名胜古迹展厅、中共常熟县委重建的常熟人民抗日武装纪念碑、健身中心、茶座等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其中“聚沙塔影”是新虞山十八景之一。可谓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息游览多功能于一体。漫步园间,繁花似锦,轻乐相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文游台
文游台古建筑文化古迹
文游台在高邮市区东北、泰山庙(又名东岳庙)后的东山上。据方志记载,始建于北宋,经多次重修,大部分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因宋代苏轼路过高邮时,曾和孙觉、王巩、秦观等文人在此饮酒论文而得名。后又将其诗文刻石嵌于壁上。此台筑于山顶,山南坡有3个平台和石阶。顶上是一座面问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板瓦顶的二层楼厅。下有一座面阔进深各5间、单檐歇山板瓦顶的殿堂。上二层平台的前侧为花坛,下二层平台上为绿化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是筑在东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自然景观尽收眼底。文游台四壁有名家书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台
音乐台(5A)古建筑文化古迹
南京中山陵风景区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广场东南。占地面积约为4200平方米,由杨廷宝设计,1932年秋动工兴建,1933年8月建成。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 音乐台,位于南京中山陵广场南,建于1932年至1933年。音乐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半圆形。圆中心是舞台,台后建有大壁,同北京回音壁原理相同,以汇集音浪。壁高11.3米,宽16.7 米,用水泥假石镶面。台前有一汪月牙形莲花池,池底有伏泉。池前是半圆形草坪,为观众欣赏歌 舞坐处,可容纳三千观众。沿草坪周围绕以水泥 回廊,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游人休息纳凉的佳境。
盂城驿
盂城驿(4A)古建筑文化古迹
盂城驿在高邮市区南门大街馆驿巷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但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代重建。驿原规模宏大,除驿站本身的牌楼、照壁、鼓楼、厅房、库房、廊房、马房等外,临里运河堤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驿内有秦邮公馆,驿北有驿丞宅等房屋。由于历经战火、水灾等破坏,现尚有息厅、敞厅、后厅、秦邮公馆门楼、驿丞宅及监房等建筑;驿站东南有驿马饮水地的遗址。在国内像这样大规模的古驿实属少见,对研究我国古代邮政史、交通史、水利史具有科学、艺术、历史和文物价值.高邮市的文物、规划部门已经对该驿进行规划保护,并举办“古盂城驿”史料展览。
香雪海
香雪海(3A)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古建筑植物园
香雪海是康熙乾隆赏梅的地方。康熙三次、乾隆六次在此赏梅并留下御碑和诗篇,梅花亭立于梅花丛中,清江苏巡抚宋荦所题“香雪海”之名千古叫绝,梅花盛开时,骄人的白梅婆娑飞舞,十分惹人喜爱,妩媚的红梅和珍稀品种墨梅、玉蝶、雪见车等镶嵌在梅海之中。在闻梅馆的观景平台上,暗香扑鼻、花光乍影,好一幅梅花胜景图尽展眼前。五月采梅制梅活动深受游客青睐,六月江南珍稀植物木荷花花开香雪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卢氏盐商住宅
卢氏盐商住宅古建筑文化古迹
卢氏盐商住宅,”的卢氏盐商住宅。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它以绵延的建筑群落,是扬州古城文化当之无愧的新看点。卢氏盐商住宅坐落于康山文化园旁,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虽经沧桑岁月,但仍可辨出砖雕上神态各异的人物活泼灵动,栩栩 如生。置身其中,淮海厅、兰馨厅、涵碧厅、怡情楼,厅厅相连,厅堂阔大,可设宴百席,气派非凡。漫步宅内,天井两侧分布着小型花园, 假山、花草、布局风格各异,构思精巧。深入后院,意园里盔顶六角亭、石船舫、水池等相映成趣。
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文化古迹农家度假古建筑庄园
陈家大院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迄今已有21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市罕见的大型古民居建筑群。相传,该庄园本是骆马湖一马姓人家居住,人称马老爷庄园。因马老爷长年在京城做官,庄园长期闲置,后转卖给在皂河经商的山东武城县陈庄商人陈永茂,“陈家大院”因此得名。 2009年,市文广新局批准了陈家大院的修缮方案,修复后的陈家大院与古镇皂河的龙王庙行宫、财神庙、合善堂等景点结合,成为一处文化旅游景区。 2010年,陈家大院凭借深厚的运河文化和漕运文化内涵,入选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计划。2011年,市政府把陈家大院维修保护工程作为保护运河遗产廊道的重大举措和政府2011年度重点工程项目。
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古建筑寺庙文化古迹
龙王庙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OO一年六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位于古老的大运河畔,北临骆马湖,南接古黄河,东连马陵山,又与省级森林公园连成一线。其地理位置傍湖连水,交通方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300多年来,龙王庙行宫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和专家学者不断地研究、探讨。同时,她又以其独特的宫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宿迁合善堂
宿迁合善堂文化古迹古建筑古镇水乡
皂河镇坐落于市湖滨新城,北临骆马湖,南接黄河故道,是一座具有近4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水乡古镇”。全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皂河”原是发源于山东郯城墨河的支流,南入京杭大运河,因水底土色发黑而得名。 清康熙十九年,总督靳辅开旧皂河口,皂河地域因此成为大运河南北漕运要道,商贾行船不绝,逐渐成为宿迁西北部经济贸易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镇内遍布大量文物古迹、遗址、遗存及传说,如乾隆行宫、陈家大院、合善堂、奶奶庙等明清建筑,记录了皂河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该建筑群座落于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境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前后两进院落,正堂进深五间,面阔三间,两旁设耳房,前庭院有山门及东西房,东西配殿为硬山清水脊,置有跪兽、龙吻,占地约3000平方米。
南京王谢古居
南京王谢古居古建筑文化古迹
乌衣巷在南京市东南面,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一九九七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广泛收集了一些有关历史资料、文物,目的在于让海内外游客在观赏之余,了解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概况,缅想当年许多杰出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所创造出的业绩和成就,从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激发人们的爱国情志。
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文化古迹古建筑
甘熙宅第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保存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寿圣寺
古寿圣寺佛教古建筑宗教寺庙文化古迹
古寿圣寺始建于宋朝,距今七百多年的历史,时为泰州佛教界“十四大丛林之一”。寺院坐落在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千年古镇溱潼,时为东台十四大丛林之一,溱潼九大寺院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院之藏经楼又名水云楼,临湖而居,凭栏极目,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水凫嬉戏。其时文人墨客云集,吟诗诵词,人文气息一派浓厚。文革期间,寺庙不寺被毁,时至昌明盛世,经泰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在风光秀丽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古寿圣寺。2004年10月5日,古寿圣寺举行隆重的佛像开光大典,诸山佛教高僧应邀参加,正值开光揭牌洒净之时,万里晴空出现祥云佛光。
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5A)文化古迹古建筑古镇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河下已建成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还计划建状元楼。笔者建议应在河下筹建一个“河下进士陈列馆”,如果该馆能建成,在全国还是首家。也凸出河下是全国进士第一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和漂母祠,左宝贵墓。计划恢复有状元楼,梁红玉祠和公园,左宝贵祠堂,程公桥。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计划复建有程公桥。
南禅寺
南禅寺(4A)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南禅寺位于无锡古运河,虽然不大,但香火旺盛。在寺庙礼佛完毕后,你可以到附近逛街吃美食,这里的夜景也值得一看。每当夜幕降临,南禅寺和古运河边的老宅子亮起了灯,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运河里,漂亮的夜景吸引了不少长枪短炮。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4A)文化古迹古建筑城市观光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占地约52公顷,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无锡著名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区由两条"丫"型千年古河和两条沿河古街交汇而成,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中国活态运河博物馆”。其中著名的是有"古运河绝版精华地"美誉的"江南水弄堂"。沿岸的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廓"。古运河景区沿途分布着明清时期的古窑、古宅、古桥、古街、古巷、古庙、古寺、古塔和古码头等。横贯于无锡市的古运河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这长约6公里的河段具有江南水乡风情。“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最纯粹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沿岸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这里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廓。
石头城公园
石头城公园(3A)文化古迹古建筑遗址
石头城公园位于清凉山西坡,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迁都于今南京,第二年在金陵邑原址上建石头城,这是南京“六朝古都”建都的开始,也是南京别名石头城的由来。当时长江从城下流过,地势险要,唐代以后长江西迁,如今石头城西侧是外秦淮河,城墙也是明代重修的了,沿着河畔道路走走,微风拂柳,斑驳的城墙诉说着历史长河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失为怀古佳处。公园东北角靠近虎踞路的是主入口,南边的清凉门入口在清凉门大街上,西北门则离地铁站和公交车站非常远。由主入口进入公园向西行,是南京国防园,里面有男孩子喜欢的飞机坦克和大炮。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文化古迹古建筑
甘熙是晚清南京的著名文人,其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的建筑特点基本反映了南京清中、晚期及民国初年南京的民居特色,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甘熙故居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这些意识反映在建筑上致使大宅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大致统一的等级规定。现故居一部分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展示了南京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和传统习俗等。展馆布展运用了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强调互动参与性,参观者在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优雅精致,也能体验南京民俗文化深厚的底蕴,同时还能够近距离观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表演。
夫子庙大成殿
夫子庙大成殿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宗教活动
巍峨辉煌的大成殿作为夫子庙的核心景区,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而得名,布局为前庙后学宫。门前古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边进出。进入门内,映入眼帘是一座汉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书法家题的“南京夫子庙”,北面镌刻详细记载了重建夫子庙的经过。进入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竖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吨。甬通两旁每尊高1.8米的孔子弟子中八位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壁上镶有30块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南京特产雨花石精品展览,色彩缤纷,玲珑剔透。
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福建广西浙江辽宁湖南重庆陕西云南江西贵州山西内蒙古天津上海黑龙江甘肃吉林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山川古建筑展馆玩乐博物馆江河湖泊生活休闲寺庙儿童乐园农家度假地质景观主题乐园户外拓展峡谷遗址森林公园主题公园森林瀑布水上玩乐庄园生态园度假村公园展览馆佛教体验馆世界遗产宗教游乐场漂流雕像古镇采摘酒庄陶艺动物园骑马运动健身
网站仅做展示,景区年卡工具请使用微信小程序“ 卡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