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区
专题
年卡
小程序
首页
>
专题
>
陕西
>
陕西寺庙景区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陕西寺庙景点
钟山石窟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寺庙
地质景观
雕像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年—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现在,石窟已被列为延安市重点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南五台
自然风光
山川
寺庙
南五台位于终南山岭,这里群山起伏,自古为佛教名山与皇家避暑之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作为佛教圣地之一,南五台上寺院众多,到明清时期已有大小寺院40多座。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个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引人入胜。但是如今山上的多数寺庙都已毁损无存,现存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等。在南五台众多的寺院之中,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就是圣寿寺了。圣寿寺位于南五台西北半山坡上,距五台乡台沟口村西南一公里,因坐落于塔寺沟内,又叫塔尔寺。
二郎庙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二郎庙位于丹凤县城以西15公里的棣花镇贾塬村,这里也是文化名人贾平凹的故乡。这里有二郎庙和关帝庙两处古迹。二郎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修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相传金国侵略南宋到龙驹寨后,遇到这里的南宋将士奋力抵抗,久战不分胜负,当朝宰相秦桧力主求和,便割商给金,金国为了立标志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融合汉人建筑艺术,建成棣花街二郎庙。二郎为金、汉建筑工艺之合壁,由于金代历史短暂,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很少,全国只有三座具有金代建筑风格的庙宇,其它两座在山西省,所以就更加珍贵。二郎庙面阔三间,砖木结构,庙顶为歇山转角式,顶部有五脊四坡,用五彩琉璃瓦覆面,廊檐斗拱呈矛头型,代表了金人好战的性格。
慈善寺石窟
文化古迹
公园
寺庙
地质公园
石窟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慈善寺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洗练,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样式曾是当时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来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贵。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现存造像大部分为隋唐时期建造。
大慈恩寺(大雁塔)(5A)
世界遗产
寺庙
文化古迹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
法门寺(5A)
佛教
宗教
寺庙
文化古迹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塔云山(4A)
寺庙
山川
文化古迹
自然风光
登塔云观奇景,绝妙处在金顶。金顶就是观音殿。这座不足6平方米的小庙,建筑十分险厄。它居于塔云山顶,三面悬于万丈深渊,是用4根石柱插入石缝,用石条铺垫立基,庙顶用黄铜铸尖。黄铜顶经阳光照耀,闪烁出万道金光,故有金顶之说。这座观音庙有4根翘角飞檐,每根翘檐各挂21斤重的铜铃一颗。铜铃随风舞动,发出有节奏的音韵,在万丈悬崖之上,听到这叮叮当当的铃声,更增添了空中楼阁的雅静。庙门首是一条石雕青龙,青龙活灵活现形欲腾飞起舞,其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庙门额横匾石刻“塔云山”3字;石雕楹联是“树长菩提荫庇人天百岁;花开覆钵香荡世界三千”。塔云山左有弛风山,其山势陡峭,古松参天。站立弛风山头可以收览塔云山全景,是游人憩息的好去处;右为东风山,其山巍娥壮观,林木幽森,靠近山坡处有一宽敞牧马坡,顺牧马坡而上,远眺,塔云山、舍尸崖、金顶均收眼底。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4A)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寺庙
地质景观
古镇
溶洞
古街
汉江燕翔洞生态旅游景区位于石泉境内,近150个景点珠玉相缀巧妙搭配,凸显出秦巴腹地、汉江两岸特有的原生态美,并与悠久的汉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融山、水、岸、洞自然景观及古镇、寺院、宗祠、戏园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自然景区。 熨斗古镇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川楚故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镇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紧紧环抱,虽经千百年的时代变迁,仍然保留着昔日恬淡、古朴、优雅的风貌,颇具"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 石泉段的汉江进入峡谷区,在石灰岩区域尤其峻峭,形成了3个著名的峡谷:凤凰峡、柳溪峡和香柏峡,全长35公里。这里汉水如玉如绸、似锻似锦,两岸翠山碧峰、青瓦白墙,江上渔歌唱晚,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仓颉庙(3A)
寺庙
文化古迹
仓颉庙,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庙的创建年代详,据《仓颉庙碑》记载,在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为一组以元、明、清风格为主的建筑,坐北向南,四周土墙环围。整组建筑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殿、墓冢。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又分布着东、西戏楼、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庙内现存古碑18通,其中的《仓颉庙碑》、《广武将军碑》、《时大宋苍公碑》等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实物。《仓颉庙碑》为汉代名碑,1975年迁置西安碑林。《广武将军碑》为前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所立,碑文书法流畅,高浑飘逸,被誉为“绝品”,极为罕见。于佑任在1933年看到碑拓,惊喜异常,写下“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的诗句,并题写“文化之祖”四字,刻成大匾,悬挂于仓颉庙中。
五丈塬诸葛亮庙
寺庙
文化古迹
诸葛亮庙始建于唐代,庙宇坐南朝北,耸峙原头,雄伟壮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山门,依次是高大的献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兽,千姿百态,墙壁彩绘,绚丽夺目。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绝”碑。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
消灾寺景区
古建筑
寺庙
文化古迹
石窟
消灾寺,始建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地处古城凤州,距凤县县城10公里。北依豆积山,南临嘉陵江,消灾寺景区儒释道三教聚一山,是消灾祈福之灵地。古刹消灾寺镶嵌绝壁之上,历经千年沧桑,悬崖石窟道教上仙“通玄先生”张果老曾隐居修炼于此,更因唐玄宗避祸安史之乱在此祈福消灾得以灵验而声名远播。景区内古柏挺拔苍翠,飞瀑如虹,绿荫掩映的“十二圆觉菩萨”庄严肃穆,流传千年的“铁棋仙迹”、“萧寺晨钟”、“猴石传说”、“将军石”、民间传承千载的“上九会”远离世俗尘扰,让人遐想连篇。东有灵山大佛,西有赐福观音。占地100余亩的赐福广场音乐喷泉升降旋转赐福观音、二十四大悲手等佛教人文景观气势恢弘、蔚为壮观;江南水乡仿古一条街、空中巴士消灾寺直升机场、寻梦桃源南岐湖水上游乐中心和凤州古城共同缔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宗教人文景区,嘉陵江、安河、南岐湖三水汇一区,构成了一幅和谐繁荣的盛世画卷。
山阳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4A)
自然风光
山川
寺庙
森林公园
宗教
道教
它是山水秦岭上镶嵌着的一颗明珠,群山逶迤、阵阵松涛、夜月风铃组成了它的骨,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是它的魂。山阳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30千米的天竺山镇。天竺山自然资源丰富,景致迷人。园内有森林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4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果子狸、狐狸、豹猫、锦鸡、青羊、杜鹃等。园内人文景观60余处,其中古迹6处,景点58个。石水塔,建于宋朝,位于铁瓦殿后百米,塔高丈余,围数尺,传为铁板道人所造,共3座,外呈圆形,传神生动,工艺独特。双峰观,是战争年代我党领导人李先念率军由湖北到商洛,在此休整之地。云盖寺,宋邵雍在此隐居时新建。藏经洞,清蜀僧超古禅师为藏经所凿。上天堂,建于南北朝时期。药王庙,在主峰山腰两千米处,明石刻“药王庙”3字至今无损。
留坝县张良庙(3A)
古建筑
寺庙
故居
文化古迹
遗址
张良庙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大兴善寺(3A)
寺庙
文化古迹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初称尊善寺,隋文帝开皇二年扩建,更名大兴善寺。印度僧人曾住寺内译经。唐玄宗开元年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元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密宗,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大兴善寺唐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和尚先后在寺内传经讲佛。不空和尚曾在印度广求密宗经典,集各家之长,他在大兴善寺主持译务,翻译佛经500余部。还为大唐皇帝举行灌顶仪式。又在京师一带广集各寺院的梵文佛经,集中妥善收藏和研究,对佛学经典的整理研究和弘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宗时不空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称三代国师,死后谥号“大辩证广智不空藏和尚”赐钱万贯,在寺内建不空舍利塔。“不空和尚碑”,至今仍保存在“碑林”中。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山川
古建筑
展馆
玩乐
博物馆
江河湖泊
生活休闲
寺庙
儿童乐园
农家度假
地质景观
主题乐园
户外拓展
峡谷
遗址
森林公园
主题公园
森林
瀑布
水上玩乐
庄园
生态园
度假村
公园
展览馆
佛教
体验馆
世界遗产
宗教
游乐场
漂流
雕像
古镇
采摘
酒庄
陶艺
动物园
骑马
运动健身
网站仅做展示,景区年卡工具请使用微信小程序“
卡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