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区
专题
年卡
小程序
首页
>
专题
>
山西
>
山西古建筑景区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山西古建筑景点
皇城相府(5A)
古建筑
故居
文化古迹
皇城相府文化生态旅游区由皇城相府、生态农业观光园、九女仙湖、皇城小康新村和四个景区组成。皇城相府景区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西山院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文化巨族之宅”。生态农业观光园占地1000多亩,是一个集景观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抚育及会议中心于一体的大型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园中有热带风情植物、奇花异果、空中花园,现代农业高科技的成果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山西晋祠博物馆(4A)
公园
古建筑
展馆
博物馆
园林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乔家大院(4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乔家大院可谓是山西的一张重要名片,3个月前,乔家大院“四堂一园”进行重新布局和部分修缮。7月29日将重新对外开放。受电视剧《乔家大院》影响的缘故,“在中堂”的声名也是越来越大。不过,现在而言的乔家大院,却不仅仅只有“在中堂”一所宅院。四堂一园才算是它真正的规模。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在包头做生意发迹以后,回到祁县,他首先在乔家堡村盖了房取名“保元堂”。
雁门关(5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古镇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雁门关景区主要分为两大块。分别是古雁门关景区、明雁门关景区。古雁门关,即铁裹门,前身为北陵、西 、勾注塞,址西陉关旧址。西陉关因位于勾注山之西,即陉岭之西而名。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明雁门关位于东陉关,东陉关因位处勾注山之东,即陉岭之东而名。明代于东陉关关址扩建新建雁门关,东西两翼重建北宋十八隘。各隘筑有坚固城堡,中间为长城连接,形成以雁门关为中心的新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平型关隘口至轩岗隘口,绵延布防达300里。特色游雁门雄关,凭吊千秋忠魂;登紫塞长城,一览边陲风情。
解州关帝庙(4A)
古建筑
寺庙
文化古迹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居住地都建有关帝庙,在数以万计的关帝庙中,被誉为“武庙之冠”,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陈末隋初(公元589年),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目前关帝庙由结义园、祖庙和正在复修的关帝御花园组成,是一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大型明清古建筑群。解州关帝庙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中国古代名言云:山东文圣人,山西武圣人,武圣人以德行著称于世,在东南亚,武圣人因德行卓著,被尊为商业的保护神“财神爷”居于文武财神之首。
李家大院(4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特别是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它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在装饰艺术上也把民族文化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晋南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李家大院主题建筑显得有些特别,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建筑似乎有点西洋化,经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孺为妻,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西洋风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这里呈现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
普救寺(4A)
古建筑
寺庙
文化古迹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
尧庙(4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王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特色相传临汾是上古贤君尧的都城,后人为祭祀尧王的功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尧庙等建筑。
应县木塔(4A)
古建筑
地标建筑
城市观光
文化古迹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塔总高67.31米.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后晋天福年间,辽清宁二年(1056年)重修。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从角石上突起的狮子来看,雕刻风格古朴,应是辽代的贵物。木塔总高67.31米,其中塔刹高约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间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的整体比例适当,其外形也显得稳重而庄严。
张壁古堡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遗址
位于介休绵山北麓的龙凤镇。古堡建于公元619年,为隋末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所筑。古堡四面封闭,并有小瓮城,堡内遗存的历史街区和大量古建筑,是研究古代城堡的重要实物标本。地下筑有立体三层、纵横交错、攻防完备的长达5公里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罕见的古代地下军事遗址。张壁古堡蕴含的诸多建筑之“谜”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这座集军事、宗教、民俗、民居于一体的国内现存非常难得的“古代袖珍小城”,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既不同于晋商诸大院的“大院文化”,也异于平遥古城的“古城文化”,是晋商文化的特例。
娘子关(4A)
自然风光
古建筑
文化古迹
娘子关,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晋冀两省接壤处,相传唐平公主率兵驻此,因此而得名,关城座落在悬崖之上,背靠峰峦起伏的绵山,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下,现存东、南两座关门和长约650米的城墙。是长城著名关隘,也是出入山西的咽喉。娘子关又名苇泽关,有关门两座,中为居民区,外城门为砖券门 洞,上有平台,似为检阅兵士和辽望敌情之用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 门楼,筑构甚坚固,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蜿蜒,成为晋冀间天然屏 障。关内现存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
双塔寺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双塔寺,三晋名刹,又名永祚寺,位于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东南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一位名叫佛登的高僧奉皇帝之旨修建的。因寺内双塔高耸,故俗称双塔寺。它坐南朝北,依山构筑,居高临下而视野开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
后沟古村落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古镇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阳泉市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974米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柳氏民居(4A)
古建筑
古镇
文化古迹
柳氏民居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沁水历山舜王坪自然风景区腹地。柳氏民居系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后裔于明清时期所建。为一进十三院文人府邸,是一处极为罕见的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明清文化艺林。从院宅、祠堂、庙宇、楼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铭,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柳氏民居是一处享受田园风光、喝泉水、吃绿色食品、住明清古院的生态旅游之佳地,我们真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柳氏民居观光旅游。
永济五老峰(4A)
古建筑
寺庙
山川
文化古迹
自然风光
山西运城永济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五老峰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东20、黑泥漂浮浴场——中国死海;西20公里有《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瑰宝唐代黄河铁牛以及全国四大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运城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称之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绿色林海景区中的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喜爱摄影的朋友别错过哦!陡峭奇峰五老峰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属丹霞地貌,需攀链而上。道教圣地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山上庙宇甚多,浓厚的道教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永乐宫(4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同元代相始终。
鹳雀楼(4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鹳雀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地理位置优势、风景秀丽,唐宋时期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诗因楼作,楼因诗名。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苏三监狱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遗址
洪洞素有槐乡之美称。在城内旧县衙(今县政府)西南隅,有一座古老的监狱,据《洪洞县志》记载,这座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距今已六百多年了,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完整的明代监狱,一九五九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监狱,俗称“苏三监狱”,那脍炙人口, 妇孺皆知的《苏三起解》就发生在这儿,明正德年间(公元一五○六--一五二一年)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囚于此监,后人遂称之为“苏三监狱”。苏三出身寒门,本姓周,系良家女,因家境生变,求亲不遇,被骗京城,附入烟花,排行三姐,号玉堂春,守法不逾,邂逅金陵王景隆,彼此相爱,矢志不渝,时洪洞县富商沈洪(字延龄),管贾京城,慕玉堂春之名,以重金赎回洪洞作妾,其妻皮氏妒之,置毒饭中,沈误食而亡,皮氏诬告苏三,知县受贿,屈打成招,遂称狱冤,后景隆中举得官巡按山西玉堂春逢夫得救,二人终成亲眷。
镇国寺(4A)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宗教
世界遗产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早在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二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
仙洞沟风景名胜区(4A)
自然风光
古建筑
地质景观
仙洞沟景区位于城区西25公里,地外吕梁山南麓,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人民政府1987年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区。人文、自然景观48处,由南仙洞、北仙洞、云雾寺三大古建筑群组成。境内仙迹灿灿,石洞幽幽,山貌奇特,景色秀丽,随时令变化,景观变幻无穷。主要景点有:酷似仙女静卧的睡仙女峰;尧王夫人鹿仙女梳妆打扮的仙镜石、梳妆台,受惩罚的仙梯、仙磨;八仙聚会的会仙台;韩湘子舍身成仙的舍身崖;乌龙栖身的大、小乌龙潭;唐高祖李渊仙洞脱险遗留马蹄铲、南天门;秦琼为搭救李渊所遗留的将军柱、将军帽、拴马桩;宋王赵匡胤三游仙洞,遗迹众多,有宋王石、馒头岭、十八盘、狮子坪、豹榆等;姑射神女羽化成仙时飘落的仙棺;尧王教子丹朱下棋的棋盘石,龙须瀑、巨蟒窟、鬼门关等景点比比皆是;以及半仙洞、睡仙洞、如意沟、鹿沟等。
蒲津渡遗址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遗址
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为唐至明朝的遗址。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考古发掘的蒲津渡遗址是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修建的“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的遗迹。遗址附近还发现有明代石碑一通和石堤50米。发掘清理出来的蒲津渡遗迹有铁牛四尊,各长3.3米,高1.5米,重约50—70吨。每条铁牛旁各有一铁人,高约1.9米,重约3吨。南侧铁牛下还发现有铁板、铁柱,铁牛尾部立有铁制的七星铁柱7根”,在考古学、桥梁建筑、冶炼铸造、水文地质等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蒲津渡遗址对于中国古代桥梁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尧帝陵
文化古迹
古建筑
陵墓陵园
尧陵坐北朝南,背依古崖,面濒涝水,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墓冢园形,为黄土堆积,高50米,周长300米,四周有古柏葱茂,俗称“神林”。陵区现存古建筑山门、牌坊、碑亭为一轴线,左右两侧建有厢房、耳房、献殿、古窑、看楼等附属建筑28间,现存碑碣石刻19通。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0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平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
黛螺顶(5A)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宗教
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有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坐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相呼应,确实象雄伟壮阔的生座会预下面秀丽挺拔的“台内五峰”。
天官王府(4A)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阳城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监生员有数百人之多,特别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这个只有几百口人的小山村,竟一榜出了王兰彰和王润身一门两位进士,轰动了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充分体现了人文的鼎盛。其民居文化包括了我国现存并仍然能够居住使用的各个朝代建筑,明清两代留存的官宦巨宅,到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樊家庄园”在这里无不具备。
土堂净因寺景区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大佛高居土堂,堂前是明清时修建的飞檐阁楼。拾阶而上,抬腿跨槛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土堂静谧肃穆的气息。抬眼望去,居中而坐的大佛,面容丰润,双目半睁,眼睑微启,目光自上而下,注视着每一个进入土堂的人。在这居高临下、颇显威严的目光里,每一位站在土堂里的人都没了私心杂念,自心底深处萌生出无比的敬畏之情。800多年前,这座大佛神秘出世。当时,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名噪晋阳大地。800多年后,它仍在以不坏之身向现代人展示着一种文化的厚重与超然。
太山龙泉寺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又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年(公元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为佛寺。金、元时,寺宇废圮,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
晋窦大夫祠
古建筑
文化古迹
位于太原西北20公里处的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窦 所建。窦大夫,字鸣犊,春秋时晋国大夫,曾做过开渠利民的事,后被赶简子所杀。据传,孔子周游列国,因仰慕窦 ,曾驾车来访。可惜车到娘子关,听说窦 被赵简子所杀,孔子在遗憾中驱车而去。 宋代时,宋神宗加封窦为英济侯,所以窦祠也称英济祠。
霍州衙署
古建筑
文化古迹
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构,有大门、仪门、甬道、牌坊、戒石亭、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西科房等。规模宏大,形制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宫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宗教
在山西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宫有四座院落,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窖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形式别致,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 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楹,已辟为山 西省博物馆二部。特色能够观赏到明代的铸像、古碑、石佛和石兽等唐代之前的文物。
始祖百草堂
古建筑
文化古迹
”栖圣地。园内阳光充足,四季温暖,流水淙淙,灵气融融,脉正气顺。百草堂的主题是“神农医药文化与养生”。在百草堂构架的基础上建成了“绿色生态养生园”,其主题是“绿色生态养生与平衡”。并在堂内建有以“神农本草与茶文化”为主题的荼草园。百草堂突出了“古”的特点,能品尝“野”的味道。置身于回归自然的环境,展现了花草树木的诱惑,再创了大自然的新魅力。至此一览,增添情趣、陶冶情操、改善性情、调节心态、美化生活、净化心灵、丰富知识、锻炼身体、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增强美的向往,拓展人的深层追求,充实人的精神世界。
固关长城
古建筑
文化古迹
遗址
固关长城依山逶迤,地势险要,与著名的娘子关、旧关共成鼎足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塞。固关长城有东西两门,其防御目标主要在西边,故西门楼筑有坚固的城门及瓮城。城门上建重檐歇山顶关楼一座,城额“固关”石刻完好。因其战略要塞位置,故明朝在城内设3座衙门,中为“大衙门”,由三品武官把守,称参将;“二衙门”由掌管勤务的把总负责,居城内后街;“小衙门”由分管过往商贾行人税收的守备负责,在西城门之内。现主要遗址有:长城南段,固关经将军峪至白灰口长约7000米;北段经岑后底至娘子关嘉峪沟约13000米;城墙宽2米,高3—4米,全部依山势而建,用石头砌筑。
店头古堡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店头古堡位于太原以南的店头村,是护卫晋阳古都西大门的其中一个军事要塞和古代屯兵护卫太原城的战略要地之一,它倚蒙山山势递高而建。据考证,店头这座古老的屯兵之地,是隋唐所建,一直延续到公元979年,即宋太宗火烧水灌晋阳古城,灭北汉止。才逐渐由军事堡垒演变为村落。现在,店头村内现保存较完好的460间石碹窑洞,可谓各具特色,上下层可行走,互相串通,在每一处单元院落的窑洞和窑洞之间四通八达,显示出了作为古军事基地的隐蔽性、防御的坚固性和预备作战的灵活性。村中大多为古石窑洞群,很有特色,摄影爱好者、美术爱好者可以去逛逛。
三多堂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博物馆
北临南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线。它原是晋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与四周低矮的民房形成鲜明的对照。宅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总占地面积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陈列着无数珍品,是新开发的一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1995年10月开放,已成为晋中旅游的热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福寺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的崛围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内有霜红龛,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隐居处。寺在山顶小峪之中,缓缓清流,过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响,极富古刹风趣。
丹枫阁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展馆
丹枫阁所在地是晋商故里,走西口的发源地,茶商之都。《亮剑》、《乔家大院》、《走西口》等著名影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取景,并定时由祁县晋商文化研究专家举办“晋商文化大讲堂”,成为商业文化开发研究和企业拓展晋商文化的基地。《亮剑》电视剧在丹枫阁景区的拍摄给景区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们不但参观、游览、互动、拍摄、取景亮剑拍摄地,更主要的是感受“敢于亮剑”的亮剑精神。丹枫阁景区内拍摄过的电视剧还有:《乔家大院》、《米脂婆姨》、《兰花花》、《抗日奇侠》、《晋魂》、《茶道真兄弟》等十几部。游览晋商老街,在明清两代这里的人走西口创业,出了不少名震中华的富商大贾,在福建、湖南、湖北等地购买茶山,把茶叶远销俄罗斯、英国等海外国家,这里的每一条街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味道,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在这里可以游览明清时期中国的华尔街数十家茶庄、钱庄、银号、票号。
东岳庙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东岳庙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山上柏树繁茂,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有山门、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圣母祠、 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延佑五年(1318年)重建,宽深各五,幅阶周匝,重檐歇山顶,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殿内塑有东岳黄虎及侍者像,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人相等,分别塑有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共计一百二十余躯, 是我国现存寺庙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
祆神楼
文化古迹
古建筑
寺庙
祆神楼位于介休市内,也叫玄神楼、妖神楼,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结合的楼阁式建筑。祆神楼原为祆神庙的组成部分,后庙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被毁。明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朝进行了重建,在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祆神楼正面呈“凸”字形,总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阔三间,进深也是三间,较宽的部分,即庙内的乐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铺楼板,形成向庙内献神演戏的乐楼。它的庙内、庙外部分都是两层,加上平座和上层的重檐共有四层高。楼内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楼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饰瓦件覆盖。
北京
河北
山东
广东
河南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福建
广西
浙江
辽宁
湖南
重庆
陕西
云南
江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天津
上海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新疆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
文化古迹
山川
古建筑
展馆
玩乐
博物馆
江河湖泊
生活休闲
寺庙
儿童乐园
农家度假
地质景观
主题乐园
户外拓展
峡谷
遗址
森林公园
主题公园
森林
瀑布
水上玩乐
庄园
生态园
度假村
公园
展览馆
佛教
体验馆
世界遗产
宗教
游乐场
漂流
雕像
古镇
采摘
酒庄
陶艺
动物园
骑马
运动健身
网站仅做展示,景区年卡工具请使用微信小程序“
卡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