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旅游
首页 > 专题 > 山西 > 山西寺庙景区
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福建广西浙江辽宁湖南重庆陕西云南江西贵州山西内蒙古天津上海黑龙江甘肃吉林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山西寺庙景点

悬空寺
悬空寺(4A)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寺庙宗教
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这座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其设计思想可谓真绝,其建筑艺术可谓真高。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悬空寺就建在这悬崖上,或者说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拢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游人登临,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如临仙境。这些建筑都集中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每逢暴雨倾盆,雨水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便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了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奇观。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4A)自然风光山川寺庙宗教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号称 108峰,东西绵延 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2016.8米,山高为五岳之冠。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4A)古建筑寺庙文化古迹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居住地都建有关帝庙,在数以万计的关帝庙中,被誉为“武庙之冠”,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陈末隋初(公元589年),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目前关帝庙由结义园、祖庙和正在复修的关帝御花园组成,是一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大型明清古建筑群。解州关帝庙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中国古代名言云:山东文圣人,山西武圣人,武圣人以德行著称于世,在东南亚,武圣人因德行卓著,被尊为商业的保护神“财神爷”居于文武财神之首。
普救寺
普救寺(4A)古建筑寺庙文化古迹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
尧庙
尧庙(4A)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王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特色相传临汾是上古贤君尧的都城,后人为祭祀尧王的功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尧庙等建筑。
双塔寺
双塔寺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双塔寺,三晋名刹,又名永祚寺,位于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东南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一位名叫佛登的高僧奉皇帝之旨修建的。因寺内双塔高耸,故俗称双塔寺。它坐南朝北,依山构筑,居高临下而视野开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
黎城金鸡寨
黎城金鸡寨自然风光寺庙地质景观
太行红山金鸡寨景区位于黎城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32公里,景区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主峰金榆洼顶海拔2020米,是太行红山的核心景区。景集“奇、雄、险、秀”于一身,有十八亿年前地质变化形成的彩石峡谷、深山沐浴养生的性空山、金鸡晨唱的金鸡寨,还有有崖壁古寺、焚香祈福的西禅堂、登高远望、环视太行千里美景的九龙山、纱帽山等景点。
永济五老峰
永济五老峰(4A)古建筑寺庙山川文化古迹自然风光
山西运城永济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五老峰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东20、黑泥漂浮浴场——中国死海;西20公里有《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瑰宝唐代黄河铁牛以及全国四大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运城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称之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绿色林海景区中的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喜爱摄影的朋友别错过哦!陡峭奇峰五老峰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属丹霞地貌,需攀链而上。道教圣地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山上庙宇甚多,浓厚的道教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双林寺
双林寺(4A)文化古迹寺庙宗教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北宋时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改为双林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历经维修,现存多为明代作品。 整座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东为禅院、经房,尚待开发。西为庙群,由风格迥异的十座殿堂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唐槐、宋碑、明钟、壁画交相辉映,构成一方胜境。雕塑内容有佛、菩萨、天王、神将,也有凡间各种世俗人物,其中武圣殿正中坐像关羽,悬而不掉,保存至今,罗汉殿内"哑罗汉"嘴巴紧闭,怒目圆睁,怅然若失的眼神,冷视着世界,看到人间许多不平,但欲言不能,以致胸腹部一鼓一鼓,好似在急促地呼吸。
镇国寺
镇国寺(4A)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宗教世界遗产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早在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二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
广胜寺
广胜寺佛教宗教寺庙文化古迹
广胜寺是我国一著名佛教寺院,位于汾河以东,距临汾市45公里,洪洞县城东北方向三十余华里的霍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平阳府志》记载,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俱卢舍寺,亦称阿育塔院,又据寺内碑记载,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请皇帝改名为广胜寺,整修和扩建了寺庙。郭子仪见到佛教“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便奏请皇帝改名为广胜寺。元代毁于地震,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始成今日规模。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宝塔高耸,殿阁峥嵘,红墙殷殷,翠柏森森,呈现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仙堂山
仙堂山(4A)自然风光山川寺庙地质景观
国庆期间景区不但将法显西行八国馆正式对外开放:“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墨西哥”建筑风貌再现仙堂山,满足游客不出国门游世界的梦想,尽享异国风情,同时将有室内风情舞蹈表演。素有“太行灵山”之称的仙堂山,九龙怀抱,方圆22平方公里,地质古老,地貌奇特,植被多样1100米1725米,观音峰、翠微峰、灵鹫峰等山峰环列如画屏”之誉,舍身岩悬崖万丈,天然卧佛神态安详而庄严。虎掌石、海底生物化石、仙堂奇松、娲皇宫奇树、朱砂洞、黑龙洞等奇石、奇树、奇洞号称“仙堂三奇”。花草树木360多种,绿化覆盖率90%,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环境噪声达到“0”标准,故有“天然氧吧”赞誉。
黛螺顶
黛螺顶(5A)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宗教
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有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坐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相呼应,确实象雄伟壮阔的生座会预下面秀丽挺拔的“台内五峰”。
土堂净因寺景区
土堂净因寺景区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大佛高居土堂,堂前是明清时修建的飞檐阁楼。拾阶而上,抬腿跨槛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土堂静谧肃穆的气息。抬眼望去,居中而坐的大佛,面容丰润,双目半睁,眼睑微启,目光自上而下,注视着每一个进入土堂的人。在这居高临下、颇显威严的目光里,每一位站在土堂里的人都没了私心杂念,自心底深处萌生出无比的敬畏之情。800多年前,这座大佛神秘出世。当时,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名噪晋阳大地。800多年后,它仍在以不坏之身向现代人展示着一种文化的厚重与超然。
太山龙泉寺
太山龙泉寺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又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年(公元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为佛寺。金、元时,寺宇废圮,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
灵空山
灵空山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山川寺庙森林公园国家公园
灵空山原名九顶山,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创建于唐代,据记载为唐懿宗的太子李侃修行之处。以圣寿寺为中心的灵空山,既有自然形成的奇观胜景,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寺庙、茅庵、仙桥、峦桥结构独特,尤为著名的是“油松之王”九杆旗,高40余米,造形奇特,蔚为壮观。此外还有“一炉香”、“三大王”等珍奇古松数百株,被誉为“石上奇松”。除寺庙周围的净身窑、登云路等10多处景点外,境内还有以舍身崖为中心的东山景区和长达15华里的风洞沟景区。景区气候冬暖夏凉,是一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
海会寺
海会寺文化古迹寺庙宗教
海会寺景区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整个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九曲龙泉,绿水潺潺;擎天双塔,巍峨壮观;殿宇佛阁,古建丛集;池沼湖瀑,景观林立.历来为古泽州观光旅游、休闲避暑、诵经拜佛、读书讲学的名胜地。寺院创建于隋代,唐代已颇具规模。唐昭宗李晔先赐“龙泉禅院”,后宋太宗赵光义又“赦赐海会寺为额”。明清是寺院的鼎盛时期。景区内先存古建有建于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的舍利塔;建于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65年――1568年)的如来塔。有重建于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的大雄宝殿。另外还有钟鼓楼、四大天王殿、药师殿、毗卢阁、十阎王殿、卧佛殿、观音殿、文武圣神殿。
纯阳宫
纯阳宫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宗教
在山西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宫有四座院落,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窖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形式别致,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 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楹,已辟为山 西省博物馆二部。特色能够观赏到明代的铸像、古碑、石佛和石兽等唐代之前的文物。
小西天
小西天寺庙文化古迹
又名千佛庵,在山西隰县城西北1公里凤凰山,是一处佛教寺院,创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土崖如削,寺庙突出在高台边缘处。登小西天须经“通天桥”,踏240余级台阶,穿越10多米长的土洞,才能踏入小西天的院门。寺院外形奇特,众多台阶攀登而匕势如登西天极乐世界之感。庵分上下两院。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其精华保存于大雄宝殿。殿内彩塑满布,除佛坛上的五尊主佛外,墙壁、檩柱、屋椽上都塑着数以千计的彩塑。这些彩塑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不杂、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塑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著名国画家潘洁兹教授游览完小西天后发出“朱明陈迹尚如新,入眼平生叹未有”的感叹。
法兴寺
法兴寺寺庙文化古迹
在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160米的慈林山。山上有一座名扬华夏的法兴寺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据说,当年有一高憎云游至慈林山,十分欣赏这里的佛地风光,便在山上修了这座慈林寺。唐高宗上元元年,李治皇帝从开封去太原,途中曾游览慈林寺,改寺为“广胜寺” 并送给寺院两株壮丹花。宋英宗治平年间,赵曙皇帝又把广胜寺改为“法兴寺”。法兴寺因年久失修,面貌破旧,加之所处位置正是慈林山煤矿的主要采掘区域 , 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地面陷庙基裂缝,殿宇倾斜,院墙走形,有倒塌被毁的危险。县、市 、省沿至中央文物部门反复勘察研究,确认这座北魏建筑原地已不能修复,于是,便确定把法兴寺搬迁到对面的翠云山上。
云丘山景区
云丘山景区(4A)自然风光山川寺庙宗教
云丘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吕梁山南端,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629米。地处临汾市乡宁,属山西省南部。从南而望,若天顶高榘,接北斗而傲苍穹,古曰“昆仑”,俗称“北顶”。上古时期,是稷王教民稼穑的农耕文化始发地,是上古羲和以云丘山为北顶高榘观天定时,夏历产生的地方。是唐代中和节的保留延续地(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古至今民众的生殖崇拜地,是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庄子笔下写到了姑射山,而云丘山当属姑射山的最高山峦。享有“河汾第一名胜”、 “藐姑射山最秀之峰”之美称。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多福寺
多福寺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的崛围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内有霜红龛,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隐居处。寺在山顶小峪之中,缓缓清流,过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响,极富古刹风趣。
临汾佛爷山
临汾佛爷山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山川寺庙
佛爷山是翼城县东部的一座名山,属中条山脉,地理坐标为东经35°,北纬112°,海拔1800余米,面积约万余公顷,山上最高气温20℃,最低—10℃,雾期不超过一个月,这里森林茂密,覆盖面积达80%以上,除有大面积的松树林外,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自然风景十分优美。佛爷山风景区内,东面有辽寨河,西面有张马河,常年流水潺潺。山顶有一清泉,水质甘冽,清澈透明,景区空气清新,没有污染,主峰佛爷山,西面有娘娘岭,南面有七座仙女峰,北有五龙山,东有尖山。从主峰向四面眺望,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在秋高气爽的晴朗日子,登上佛爷山可以看日出,滚动的火球从峦峰间突突升起,蔚为壮观。
东岳庙
东岳庙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东岳庙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山上柏树繁茂,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有山门、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圣母祠、 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延佑五年(1318年)重建,宽深各五,幅阶周匝,重檐歇山顶,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殿内塑有东岳黄虎及侍者像,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人相等,分别塑有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共计一百二十余躯, 是我国现存寺庙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
祆神楼
祆神楼文化古迹古建筑寺庙
祆神楼位于介休市内,也叫玄神楼、妖神楼,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结合的楼阁式建筑。祆神楼原为祆神庙的组成部分,后庙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被毁。明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朝进行了重建,在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祆神楼正面呈“凸”字形,总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阔三间,进深也是三间,较宽的部分,即庙内的乐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铺楼板,形成向庙内献神演戏的乐楼。它的庙内、庙外部分都是两层,加上平座和上层的重檐共有四层高。楼内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楼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饰瓦件覆盖。
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福建广西浙江辽宁湖南重庆陕西云南江西贵州山西内蒙古天津上海黑龙江甘肃吉林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热门分类
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山川古建筑展馆玩乐博物馆江河湖泊生活休闲寺庙儿童乐园农家度假地质景观主题乐园户外拓展峡谷遗址森林公园主题公园森林瀑布水上玩乐庄园生态园度假村公园展览馆佛教体验馆世界遗产宗教游乐场漂流雕像古镇采摘酒庄陶艺动物园骑马运动健身
网站仅做展示,景区年卡工具请使用微信小程序“ 卡里旅游